Ⅰ、强人的生活哲学 阿德勒的强人的人生哲学,把哲学原理具体成了人生指南,与弗洛伊德的文学——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基本被主流心理学界抛弃了 心理学研究客观世界是什么,人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实验验证;但哲学,研究的是人应该怎么样——哲学不是科学,但哲学也不等于鸡汤。哲学是严密逻辑思辨的产物 阿德勒认为,人生在世有三个追求是不证自明的,人都想要进步,人都追求幸福(幸福与否的关键点在于广义上你和整个社会和其他人的关系,世俗的成功来自别人对你的认可),人都追求自由——人人都想要进步幸福和自由,弱者的路线是,先实现进步,才能换来幸福,对自由没有特别的要求——阿德勒学说则是一条强人的路线,这条路线要求先要有自由——自由前提下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当你知道什么是幸福的时候,你就知道人应该怎么处理进步的问题(这两条路线像是两个故事,一个是奋发图强自强不息,一个是完美人生更进一步的故事) 如果你认为,自由=财务自由,你是弱者 强者和弱者的差别,并不在于具体技能,而是气度和勇气 "你可以自己选择“的思想,是阿德勒学说的标志性论断,他认为,你的生活模式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与别人和以前发生过什么,都无关 生气的人把发怒当做控制别人的手段 弱者很善于把过去的不幸和性格缺陷当作武器使用,一边抱怨,一边需要,他拒绝改变 我们见过险恶环境中长大而性情优雅的强人,也见过家庭条件优越而性格猥琐的弱者;你怎么看待、怎么利用手里的东西,你可以决定 而改变需要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是关于勇气的心理学 Ⅱ、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康德-阿德勒这一脉传承的体系,就很讲逻辑 康德说,出于倾向性而做事,都是不自由的 如果你处处为了别人的认可而活,你就处处受到驱使,你就是不自由的,你就会很难受——你不应该直接追求认可,不应该被认可牵着走,认可应该是一个副产品 被认可驱使的人干什么都爱跟人比较——跟别人比是不健康的心态,很可能把自卑变成自卑情结 还有一种是更常见的优越情结,到处炫耀优越感 要想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自由,你需要建立横向关系;自由的人跟人相处,都是讲平等关系;一天到晚跟别人比,他们心目中的人际关系是纵向的,人际地位按高低排序 当你表扬别人的时候,就已经默认了上下级关系,就是不平等... 表扬和批评都是judge 不再担心别人的认可,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Ⅲ、幸福=“贡献感” 任性可以让你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寻求心理咨询的,没有任性的人——不会遭遇人际关系困惑、特别不喜欢自己、抑郁成疾,不会处处感到被别人的期待牵着走、特别不自由 阿德勒完全不反对你过自己喜欢的人生,而且任性,说明你至少有被讨厌的勇气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比几十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是幸福感可没提高多少,很多人相信幸福感是跟人比较出来的 跟别人比,赢了确实能得到幸福感,但是这种幸福不自由 可以告诉自己不跟别人比,因为害怕跟人比,这种做法是自欺欺人,本质上你还是认为,幸福感是比出来的 比出来的幸福都是短暂的,永远有更高的山头在等着你 幸福最好是主动的,不能这么被动 阿德勒提出的幸福,来自人际关系的高级状态,叫做共同体感觉——所谓比出来的幸福,归根结底无非是每个人的价值,而每个人的价值维度其实不同,不能比较,只要有一个理直气壮的价值在那,你就说幸福的 所以阿德勒提出,幸福就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贡献——以贡献感为指引,你就是自由幸福的 比尔盖茨在非洲搞慈善,写博客推荐书,他图的啥?阿德勒的幸福定义解释了这种行为,比尔盖茨需要保持对社会的贡献感 幸福不是由具体贡献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贡献感”决定的:案例-全天下的妈妈心情愉快地收拾碗筷 贡献感,是存在标准;贡献大小,是行为标准 人生要找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其实也可以说是要求有贡献感 我们必须知道你并非只属于一个共同体 Ⅳ、生活哲学有啥用 阿德勒哲学是教你如何主观看待世界,事情和情况就是这样,但意义,你可以自己选择,而选择了意义,就选择了生活模式 改变生活模式,不需要你做什么事情,只需要你心态转变 弱者的进步路线,为什么不对?因为你永远在路上,你以为只有山顶是幸福的,登山的过程是幸福的代价,可是如果登不上呢?或者登上之后发现还有更高的山呢?这样的生活等于是被某个目标牵着走,不自由也不幸福 阿德勒哲学认为人生并不是一条线通往某个目的地,人生是由无数个点的连续——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体会,好好享受——就好比旅游,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个目的地才算旅游——从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游就已经开始了,路上的每一处点点滴滴都值得欣赏 并不是称为钢琴大师才幸福,阿德勒不是不让你为目标而努力,他是让你享受练琴的每一刻 阿德勒希望你能够认真地活着,认真不等于深刻,人生没必要深刻 如果你不能认真地活着,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不喜欢当前的自己,那你真的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得到幸福 认真是对自己最基本的态度,那对别人应该怎么做呢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首要准则——课题分离,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你只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 例如,家长可提供外部条件和环境,告诉和提醒孩子该干啥,但非逼着他学习,强迫他做事情,就不对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你的课题,你的课题是给他提供帮助——如果你强行干涉,他就能骗你报复你,很多青少年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其实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报复家长——你可以把一匹马领到河边,但是它最终喝不喝水,那是它自己的决定——如果孩子就是不想学习,你只能接受,真正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你逼他不但没用,而且有害 人和人之间要有界限感,每个人为自己负责,人生就能简单化 人际关系的出发点是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的终点则是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共同体感觉 建立共同体分三步——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接受自己水平确实不够然后下次继续努力(斯多葛主义——关注可以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自我关怀self-compassion 第二步叫他者依赖,长期博弈中,最好的做法就是易艾斯无条件合作,被坑了下次再惩罚 第三步叫他这贡献,做贡献可不是让你自我牺牲,任何一个理智的心理学家都不可能让一个母亲牺牲自己的生活去成全孩子,孩子的人生是人生,你的人生难道就不是人生了吗 阿德勒的人生哲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研究的不是怎么让你成功,而是如何坦然面对这个社会,解决心态维度的问题——阿德勒的哲学解决的是让你幸福的问题 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完全知道怎么不断进步,知道怎么刻意练习,知道如何造势,知道怎么高人一头,但是他们并不一定幸福,心态可能失衡,容易陷入比较和沮丧——世俗的成功和内心的幸福是不同的维度 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果能早点知道岂不是更好,你可以在余生享受幸福 1、第三季度做了什么? 上半年得到专栏笔记产出139篇,去年整年105篇。第三季度产出共计39篇: 得到专栏产出12篇 产品经理笔记专栏产出5篇 商学院笔记专栏产出3篇 经济学笔记专栏产出1篇 从0到1专栏18篇 2、第三季度做得怎样? 重点阅读了《反脆弱》等书。按原计划写了五篇产品设计文章,进行书籍的阅读,都做得不错。 3、存在的问题 需要找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阅读思考和积累。 需要找到更多更有价值的客体,进行研究思考和产出。 最后再来复习一遍下半年计划: 提升专业能力:学习 提升专业影响力:输出 提升思维能力 提升知识面 课程目录: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 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三季百度网盘资料下载 https://www.sopandas.com/zj/78a8cf4aa373e0b1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