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刺激和拟态,原始说服力的两把武器|大自然的原始说服力第二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62篇推文。 全文共2394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引言 “说服力”在我们人类看来,似乎是一件耗时、费劲、极度依赖劝说和思考的事情。 可这在大自然的眼里,却显得非常可笑。 因为在大自然无比巧妙的设计里,动植物天生就带有原始而强大的“说服力”。 这个系列的上一篇,我们提到了生物的“关键刺激”(KeyStimulus); 所谓“关键刺激”,指的是, 能够引起生物内在固有的行为模式的必要刺激。 比如, 一个带有老鹰外形轮廓的广告版,就能让鸽子主动规避。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甚至有些让人类自叹不如。 蓝背侏儒鸟(Chiroxiphiapareola),在求偶时用“关键刺激”特性所表现出的“说服力”坦率而直接。 雄性侏儒鸟拥有美艳的钴蓝色羽毛,甜美而悠扬的嗓音; 更奇妙地是,它还会一套极为精彩的求偶舞蹈,其中作为“主角”的雄鸟“领舞”,后面还有两个到五个雄性同伴作为陪衬,来配合“伴舞”; 雄性侏儒鸟“说服”雌鸟的逻辑很简单, “直接用舞姿征服你!” 干净利落,简单直接。 这和我们人类在试图“说服”时的做法截然不同; 看看我们身边的“销售话术”、“PUA技巧”、“说话之道”,你就能看出不同; 当你能够感觉到,眼前跟你沟通的这个人,正在“旁敲侧击”、“拐弯抹角”,你马上就能意识到, 噢,这个人想要绕弯来说服我! 雄性侏儒鸟如果也用类似的方式来求偶,估计这种鸟类就灭绝了。 毕竟,侏儒鸟只是亚马逊热带雨林里很普通的一只小鸟,它的大脑只有豌豆那么大,达不到人类的智慧高度。 然而,它们的说服力让我们人类汗颜。 然而,聪明的读者一定会质疑, 那些羽毛不够漂亮、嗓音不够诱人、舞姿不够漂亮的鸟怎么办? 大自然对这些“弱者”的说服力做了怎样的设计? 2第一把武器 我们依然在“大自然的原始说服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 原谅我用了“说服力”这个词,而我的本意是“劝服力”;(这个系列我可能会继续混用这两个词,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觉得“说服力”可能更通俗,更能让你理解,尽管我认为“劝服力”这个词更准确。 因为“说服”这个词造成了一个假象,那就是“劝服”是靠“说”的。 真相并非如此。 我们去“劝服”的目的,是想改变对方的主意。 而做到这一点,大部分人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去“说”,去“解释”,去“讲道理”。 这是我们作为“人”的一个自然反应,难道“说服”不是用“说”吗? 如果谈判存在一种“秒杀”的境界,语言可能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在“大自然的原始说服力”这个系列里,我想试着说明这个道理。 显然,“关键刺激”是大自然赋予动植物极为强大的一种“说服力”武器; 让我们再看一种动物,绿树蛙(GreenTreeFrog); 绿树蛙以它的鸣叫声著称,“呱,呱,呱”,洪亮而绵长,很像时钟的声音,所以也有人戏称它为“钟蛙”。 相信有农田生活经历的朋友应该有过体会,如果你在稻田、沼泽、小河或池塘旁边,那如同催眠一般的“呱呱”叫声能让你迅速入睡。 可你不知道的是,绿树蛙的鸣叫并没这么简单; 当一群绿树蛙一起鸣叫时,它们的叫声是不同的,并且能够互相搭配形成和声。 不仅如此,单体绿树蛙还能根据时间和环境变换自己的叫声; 比如,黄昏时分,当一只雄性绿树蛙率先占领了一个适合繁殖的池塘,它会发出特别的“领地占领叫声”,警告其它雄蛙不要进来。 而那些还在路上寻找领地的绿树蛙则会发出粗暴地咕哝叫声,和交错而过的同性互相排斥; 只有当绿树蛙在领地彻底安顿好之后,才会开始用最欢快、最有激情的声音开始“呱呱”叫。 而雌性绿树蛙基因中对这样的叫声极为敏感,也就是绿树蛙的“关键刺激”; 更有意思的是,雌蛙可以在300米开外准确辨识雄蛙的叫声,即使身边再多干扰也没关系。 好吧,“郎有情妾有意”,绿树蛙们可以顺利完成交配; 可是,回到文首提出的那个问题,那些没有抢到好池塘、叫声不够好听的绿树蛙怎么办? 此时,就出现了大自然提供的另一个“说服力”武器, 拟态。 3第二把武器 如果说“关键刺激”是大自然中生物用于说服对方的最直接的武器,那么“拟态”就是大自然中生物用在对方身上的“同理心”武器。 所谓“拟态”(Mimicry),指的是, 生物利用对方的“关键刺激”,模仿该刺激因素,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简单来说,“拟态”就是“假冒和欺骗”。 比如,很多鸟类基因中的一种“关键刺激”,是迅速躲避“长着大眼睛的生物”; 因为通常那些长着大眼睛的生物都是天敌。 所以,蛾类生物就在自己的翅膀上“拟态”出了两个类似大眼睛的斑纹。 其实,就是用这样的“大眼睛”假冒和欺骗鸟类,从而规避鸟类对蛾类的威胁。 那么,鸟类为什么没有演化出识别蛾类的本领? 原因也很简单,被蛾类骗并没什么大不了,这总比被“大眼睛的老鹰”吃掉强多了。 我们还是用绿树蛙来举例,作为一只绿树蛙,它能够向雌蛙展现“说服力”的手段并不多,毕竟它只会“呱呱叫”,不是嘛? 用“叫声”吸引异性完成交配,这是一套标准流程; 然而这套流程却不够完美,它有漏洞。 让我们看一只辛苦鸣叫了一晚上的绿树蛙,最终会在它身上发生什么事情。 要么,它很幸运,有一只雌蛙被吸引过来,完成交配,开心回家; 要么,它很倒霉,叫了一晚上也没有收获,灰心丧气,打道回府。 无论是哪种情况,最后都有一片适合交配的池塘领地被空出来了; 旁边伺机而动、没有领地、叫声难听的绿树蛙,就会马上在“前人”离开后迅速进入,等待机会; 此时,接下来进入领地的雌蛙,根本无法分辨眼前这支雄蛙到底是不是刚才叫了一晚上的“帕瓦罗蒂”; 更过分的是,有些“假冒者”甚至还会在雌蛙马上来到别人领地的前一秒钟,上去搭讪,把人家辛苦一晚上的成果给“截胡”了。 听上去是不是很让人生气? 然而这就是真实的大自然。 或者说,生物用“拟态”的策略,完成了必要的自然选择,并繁衍至今天; 理性的来看,“说服力”不能只配被先天条件优厚的绿树蛙拥有,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弱者”,依然能够通过“拟态”表现出“说服力”; 当然,这样的“说服力”显得肮脏而下流,可在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大自然真的有道德可言吗? 4小结 大自然展现原始说服力的第二把武器,“拟态”; 在人类社会中,“拟态”是否也存在? 下一篇接着聊。 - 这里是“谈判思维”! “大自然的原始说服力第二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香港济民药业 http://www.morecare.hk/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