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律师 http://www.jsjsls.com/ 文|华商韬略吴苏 “二十年来已经打了2万多针!” 李军母亲的遭遇,是众多糖尿病患者的一道缩影。据媒体报道,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病”。 国际糖尿病联盟出版的糖尿病地图集第9版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64亿,相当于全世界每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且数量仍在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一大国。 如此多的糖尿病患者,离不开一种“救命药”,即胰岛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1型是胰岛素依赖型,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除了注射胰岛素外,还能通过服用降糖药、锻炼等方式实现降糖,但若降糖效果不理想,胰岛素仍然是医生最后采用的治疗方案,“被视作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媒体直呼:“不夸张地说,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保命药。” 胰岛素的关键作用,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各级医院终端胰岛素及其类似药销售额接近270亿元,另有机构估算,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将在明年达到437亿元,2030年将达1167亿元。 一边是1亿多糖尿病患者不可或缺的“保命药”,一边是千亿级市场,赢得主导地位的,却是外企。 截至2020年12月底,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三大外资药企的中国胰岛素市场份额总和超过70%。其中,诺和诺德更是一家独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占了近一半。 霸气到什么地步?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胰岛素TOP10之中,诺和诺德“上榜”4款,一款门冬胰岛素30仅2020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就超过50亿元。 一款药便能豪取50个亿,外企之彪悍可见一斑,问题在于,外企生产的胰岛素为什么这么“能打”? 这是因为,外企经过数十年研发,不断更新迭代,先后推出一代动物胰岛素、二代胰岛素、三代胰岛素。这个过程中,胰岛素“最难啃”的问题,也就是要同时实现“长效”和“平稳释放”,在三代胰岛素这里得到解决。 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三大巨头,正是通过研发、生产、迭代胰岛素,拿下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市场。 更重要的是,外企已经建立强劲的品牌影响力。上世纪90年底,国内胰岛素生产水平还停留在一代动物胰岛素,诺和诺德、礼来的二代胰岛素就相继进入中国,迅速成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外企还使用利益输送的“途径”,用“吃回扣”等方式笼络乃至贿赂医务人员,进而长期把持销售渠道,将国产胰岛素挡在门外。 明里暗里,各种势能叠加,外企垄断了中国胰岛素市场,但近二十年,随着一代胰岛素全面退出,二代胰岛素逐渐被三代胰岛素替代,国内胰岛素企业也获得了市场迭代、中路杀出的机遇。 这之中,甘李药业、通化东宝是国产胰岛素“先锋”,近些年,都在二代、三代胰岛素领域布局生产,且已展现出能和外企掰手腕的实力。 媒体数据显示,2020年,甘李药业在三代甘精胰岛素的中国市场份额超过40%,“可与几家外企药企一争高下”;通化东宝在二代重组人胰岛素的市场份额也占到34%,仅次于诺和诺德。 国家胰岛素集采,则被认为给国产胰岛素助推了一把。 前几天,胰岛素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甘李药业有6个产品中标,其中有2个三代胰岛素产品以最低价中标,价格越低,意味着公司获得的采购量将越大。此外,联邦制药也有6个产品中标,通化东宝有5个产品中标。 从外企看,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分别有7个、5个、2个产品中标。对比中标数量,不难发现,集采有助于国产胰岛素企业争夺市场份额,正如媒体所言,“此次集采,是国产胰岛素品牌推进市场替代的机会”。 不过,这次集采,外企的报价普遍高于国产企业,且在中国胰岛素市场,这三家巨头仍然掌控着较高份额。 这意味着,短时间内,外企垄断国内胰岛素市场的格局难有根本性改变,但从长远看,中企的深耕和国家集采的助推,有利于国产胰岛素夺回更多市场,外企垄断的格局或将被改写! 参考资料: 1.《1.1亿中国人患糖尿病,救命药却被外企垄断》,正解局 2.《胰岛素的战争:三家外资巨头还能把持中国市场多久?》,健识局 3.《关注集采:200多亿元胰岛素市场重洗牌,几家欢喜几家忧愁》,第一财经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