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美网

用户登录

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

抗美援朝后期,两个被降级使用的志愿军兵团司令是谁?为何如此

2021-12-11/ 汇美网/ 查看: 214/ 评论: 10

摘要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732期。1953年7月朝鲜半岛停战,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新中国赢得
仙剑5下载 https://www.xianjian520.com/pa5xz/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732期。1953年7月朝鲜半岛停战,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按理来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建立功勋的几个主力兵团司令,回国之后应当得到重用,获得比较高的职务。但事实上并非全部如此,有两个人在抗美援朝后期被降级使用,分别是谁呢?

先来看看志愿军入朝各兵团司令回国后的发展情况:长期担任志愿军二把手、同时也是13兵团司令员的邓华,回国后成为副总参谋长和沈阳军区司令员,这个职务是高于兵团级别的,直到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邓华将军的发展趋势都非常好;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回国后,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同时也是防空军司令,职务也很高;曾出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兵团司令员的韩先楚,回国后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兵团的首任司令员(韩先楚之前)、后来也成为志愿军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在从朝鲜回国后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同样也是大军区职务。

黄永胜和许世友比较特别,都是抗美援朝后期才入朝的,短暂担任过兵团司令员。回国之后他俩也都是大军区正职,黄永胜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更是出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职务都非常高。另有一位陈赓大将,曾担任过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志愿军代司令员,他回国之后负责哈军工建设,挂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也是志愿军各兵团司令里面唯一一个在55年评为开国大将的,其出众地位自不必多说。

战争后期出任20兵团司令员的杨勇,情况特殊。因为1953年朝鲜半岛虽然停战,但仍然需要志愿军驻军半岛进行复建和必要的防卫工作,所以杨勇没有立刻回到祖国,后来还接任了志愿军司令员职务,一直干到1958年。在1955年评衔时,他的身份仍然是志愿军司令员,这个级别不低于大军区正职。

很显然,上述将领的职务和地位显赫。仅有的两个职务有所降低的志愿军兵团司令,分别是董其武上将和宋时轮上将。董其武原本是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在朝鲜组织修建机场、保障后勤贡献显著,但在1952年底该兵团进行了缩编,仅保留为第69军。董其武戎马一生,仍然愿意执掌军权,所以就算职务降低也仍然选择担任该军军长。表面上看他的职务比其他上将明显要低一些,但是待遇仍然按正兵团级标准执行。主席希望给他安排大军区副职的职务,但被董其武将军婉拒了。老将军并不看重名利,一心想要从事自己擅长的带兵工作。

名将宋时轮1952年从朝鲜回国后,出任总高级步校校长一职,这一职务比其他的志愿军兵团司令都要低:既没有当上大军区司令员,也没有在总部机关(如总参谋部或国防部)挂职,实际地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跟1950年长津湖战役前后的一系列争议表现有关系,如后勤准备不足导致战斗减员,没有执行主席指示、战役预备队26军部署不力,以及战后的责任分析问题、在朝整补等问题等等,以上事件都有待商榷。

虽然长津湖战役后,组织上没有过多地向宋时轮问责,但从他回国之后的履历可以看出,与同时期的将领拉开了差距。尽管如此,宋时轮仍然在1955年被评为开国上将,后期长时间在军事研究和教育领域工作,最高出任过军事科学院的院长一职,但从此远离了指挥岗位。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