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土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itudou.net □刘治峰 20世纪80年代初期建校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远分校(以下简称“招远农广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农民培训为主要职能、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主要方向的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对农业人才的需求,与时俱进,培养了大量农业实用人才,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绿色证书”工程踏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新征程 1980年12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农业广播学校领导组织的联合通知》,招远县委、县政府在招远县农业委员会设“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招远县办公室”,农委从有关部门抽调2名同志负责农民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租借了办公场所、桌椅,购置录音机一台,用于播放教学用录音带。自此,这个尚在摇篮中的农广校小集体便开始孕育着农民教育的事业。 1992年,招远市承担了山东省农民绿色证书(即农民技术资格证书)教育培训试点任务。以农广校为依托,专门设立了“绿色证书”工程办公室,统一规划、组织全市绿色证书培训,当年培训绿色证书学员1500人。1993年,“绿色证书”工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市广大农民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许多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农村,走向田间地头,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迅速形成,共有8500多人获得绿色证书,成为乡村技术骨干和带头人。 履职尽责担起全市农民教育培训重任 2006到2008年,招远农广校选定全市47个村2100个农户,开展了以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组织农民参加培训达4.5万人次,进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展现场指导和服务850场次。 自2008年起,招远农广校组织农民学员到农业大专院校和实训基地,引导农民学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知识,到知名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企业参观考察,并对各年度学员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服务和创业指导。 根据招远市农业主导产业分布和发展情况,2009—2012年,农广校先后选定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大秦家、金岭、阜山、夏甸等镇作为培训重点镇,从中遴选果业大户进行培训,按照“扶持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要求,实施国家、省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民1.68万人。 农村科技大喇叭传播农业科技信息 农村科技大喇叭广播站标准化建设项目是中央农校在农业致富节目《致富早班车》下乡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农村广播站建设工作。招远市农广校于2009年在全市建大喇叭广播站10个,在村建立站点,向站点赠送科技光盘,制定并实施播放资料管理制度、播出登记制度、农民意见建议反馈制度等,每个站点每周播出不少于10次,每次播出不少于30分钟。播放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为主,辅以市场信息、务工信息、政策法规、健康医疗、文化娱乐等内容,广播站人员记录播出效果,对农民反映的问题及时汇总,并会同农广校共同解答。 40名“新农人”获全国首批高素质农民认定 2012年8月,招远市承担了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任务,经过岁月积淀的农广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为保障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有序开展,招远市下发了高素质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认定管理办法和高素质农民支持扶持政策,不断推进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招远农广校积极开办田间学校,建设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为学员提供学习实践场所,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584人。2013年4月,招远市首批高素质农民颁证典礼暨2013年招远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会议在招远市夏甸镇召开,获得认定的首批40名高素质农民同时成为全国首批高素质农民。另外,招远市农广校多次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