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费用 邬达克的第一件设计作品 随着电视剧《安家》的热播,话题不断,其中,龚家花园老洋房搬迁事件,让建筑师拉斯洛·邬达克的名字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邬达克在上海生活了29年,留下了124幢风格各异的建筑,其中25幢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如国际饭店、大光明影院、市三女中等。 这些建筑,分布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构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老上海”,海派文化、海派精神也孕育期间。 邬达克全家 01邬达克成为建筑师是子承父业 邬达克原名拉斯洛·胡杰茨,出生在拜斯泰采巴尼亚,那是奥匈帝国的领土,父亲是斯洛伐克人,母亲则有匈牙利血统。 他的父亲是当地著名的营造师,曾经在布达佩斯建造了欧洲大陆第一条电气化地铁。 邬达克9岁开始,就到父亲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上大学前还取得了木匠、泥水匠和是将的专业证书。邬达克再一次印证了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 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假如岁月安好,也许他一辈子都要待在家乡,不会来到遥远的东方,不会来到上海。 可是,命运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1914年6月,邬达克从匈牙利约瑟夫皇家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 青年邬达克 两个月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邬达克应征入伍,成了一名炮兵,被送到了遥远的俄国前线。在一次战斗中,他被敌军俘虏,更糟糕的是,他在战俘营里摔伤了腿,这次事故,导致他终身残疾。 他的左腿一直比右腿短一截,好在这并没有影响她后来成为一名建筑师。 1917年,俄国爆发了革命,邬达克和一批战俘被送上了遣返欧洲的列车。可是,列车走到半路,俄国人反悔了,不想放过他们。邬达克不想再被命运驱使,决定逃跑。 当时,运送战俘的火车开得很慢,于是,战俘们就商量着抓阄,谁先抓到谁先跑,结果是邬达克第一个抓到。他第一个跳下火车,这一跑,成就了上海的建筑大师邬达克。 参军时的邬达克 02才华是最好的敲门砖 由于邬达克是逃跑的战俘,没有证件。当时的上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需要证明文件就可以居留和工作的地方。 1918年11月初,邬达克乘坐一艘日本船,跋涉千里,拖着一条伤腿来到了上海这座具有包容性的城市。 那时他25岁,身无分文,语言不通,唯一庆幸的是自己还有建筑这门手艺,他要在这个城市活下去。 一开始,他在一家美国人开办的克利洋行找到了工作,做一名普通的绘图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汉语。由于有出色的建筑天赋,他晋升得飞快,两个月后,就当上了经理,两年后,成为公司的合伙人。 后来,他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邬达克打样行,从此开始了他事业的黄金时代。 邬达克打样行所在地--真光大楼 03天才的建筑师,孤独的异乡人 1922年6月1日,29岁的邬达克跟旅沪德国富商的女儿吉塞拉·迈耶结婚。 邬达克向岳父借了一笔钱,并立刻着手设计和兴建自己的第一栋房子,位于吕西纳路(今利西路)17号的住宅。其设计风格融合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的双重影响。 他的事业随着他的新婚开始进入了收获季节。 邬达克是一个勤奋的人,经常工作到深夜。过人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勤奋,让他的建筑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他并不喜欢上海的气候,特别是夏天。在38度的高温天气里,他埋头画图,浑身都湿透了,一天要换好几次内衣。 上海的时局也时常让他担忧。当时只有租界里暂时安宁,可是,战争的阴云,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 邬达克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他特别喜欢养鸽子,在家里养了很多鸽子。 空闲的时候,他会坐在院子里,一边听着鸽子“咕咕”的叫声,一边看它们在头顶盘旋,心随着鸽子,飞到了他遥远的家乡。 直到1947年离开上海,邬达克都有这样的感觉:到哪儿他都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 所到之处即是家乡,却永远没有祖国。 邬达克1937年离开上海时,带走了他在上海故居的两扇门。首先是装在了达华宾馆一楼他临时的家里,后面有随他一起离开上海。 为什么要搬走这么笨重的两扇门呢?他带走的,也许是对上海第二故乡的一份乡愁。 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故居 04是邬达克成就了上海,还是上海成就了邬达克? 邬达克在上海生活了29年,搬过四次家,现在的邬达克纪念馆,是他住得最久的地方。 有时候他在想,对于一名建筑师来说,房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故乡总是遥不可及,他精心设计打造的这座房子,就算是异乡人的家吧。 他愿意为每一个在上海的外乡人讲他的故事,命运把她推到了遥远的东方,他就拼命的抓住它。 最终,这座城市接纳了他,也成就了他,他就这样书写自己的传奇。 邬达克为上海设计了100多幢房子,每一幢都不一样,就像不同的音符在时空里流淌。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每一面墙,都从他的一支铅笔开始。他把在上海的日日夜夜,化成了一张张图纸,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 如今,人们因这些房子而记得他,这,就是建筑师的幸运吧! 诺曼底公寓 邬达克为上海的很多富商设计过住宅,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何东住宅,到西班牙风格的雷文住宅,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刘吉生住宅,每一个都不一样。 作为建筑师,他很少推销自己的想法,而是秉承顾客至上的理念。 人们找他设计一幢房子,邬达克不过是为他们绘制想法罢了。如果客户不高兴,他可以重新再画,一次两次,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优质的服务,为邬达克积累了良好的口碑。特别是1934年底,国际饭店开业的消息,刊登在上海的各大报纸,轰动一时。 作为这座远东第一高楼的设计者,邬达克和他的团队获得了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他,也成为了上海炙手可热的明星建筑师。 国际饭店 05绿房子是邬达克留在上海最后的作品 没想到的是,1935年爆发的国际银价危机,对上海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城市的建造活动几乎停滞,他的建筑事务所门可罗雀。 那个时候,他的邬达克打样行只拿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差不多快要关门了。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候,他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1935年,当不满30岁的富商吴同文找到他时,邬达克决定拿出毕生的本领,为吴同文打造一座上海滩绝无仅有、现代感十足的“绿房子”。 他总得设计理念是,这所房子里的设施都是超前的,房子没有棱角,楼梯都是圆弧形的。 据吴同文先生的后人回忆,由于小时候他们很调皮,从楼上下来不走楼梯,都是坐在扶手上面,沿着扶手滑下来。 绿房子所在的地块,面积不大,形状也不规则,为了获得更多的实用面积,邬达克把住宅设计为四层,这样高的别墅当时可不多见,几乎要赶上一座公寓了。 这座房子一楼有舞厅、弹子房和酒吧间,二楼是餐厅、起居室和阳光房,三、四楼是卧室套房。室外有花园和网球场。 这座豪宅不仅有足够的居住空间,还满足了主人的社交和娱乐需求。 吴同文是个比较外向的人,样样都喜欢玩。他家的舞厅成了上海大亨们聚会、社交的场所。 有很多大明星,像李丽华、周璇、夏梦等都来他家跳过舞。 绿房子独特的外形,在当时非常吸引人,人们都很好奇,这座“远东第一豪宅”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正如邬达克向他的主人保证的那样,这座豪宅的内部设施都是超前的,邬达克大胆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使它即使到21世纪的今天,也没有过时。 除了在上海的豪宅里第一个安装电梯,邬达克还设计了先进的冷气和暖气系统,无论是潮湿闷热的夏天还是阴冷的冬天,都可以保持室内的舒适。 另外,他还设计了一套发电装置,当时的上海,停电是常有的事,有了这套装置,就可以自己供电,不会因停电而影响生活。 绿房子是邬达克留在上海最后的作品。 绿房子 06邬达克的建筑,成为上海的城市符号 1946年8月,邬达克洋行因被控囤积居奇、扰乱市场被查封,邬达克一家在达华公寓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软禁在家不能随便外出。邬达克开始考虑离开上海,这个他生活了近29年的城市。 1947年,邬达克离沪赴瑞士小住,后又去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幢没用一颗金属钉子的瑞士风格房子。 此后,他再也没有为别人设计过房子。他把自己毕生的才华,都贡献给了他的第二故乡--上海。 1958年邬达克因心肌梗死在美国去世,享年65岁。 纵观邬达克的一生,有一半的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他为上海贡献了他的聪明才智,他的建筑作品,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符号。 在上海,有一群“邬迷”,他们因喜欢邬达克的建筑而“爱屋及邬”,这是邬达克从来不曾享受过的荣耀。 他的建筑活在人们的镜头中、画笔下,还有相遇时惊喜的目光里。 大光明影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若水说情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安家》中那些价值1.5亿的上海老洋房,魅力到底在哪里?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