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大家都知道,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如果不是心腹爱将,老蒋也不会任命他担任自己王牌之师整编第74师的师长了。蒋介石为什么这么喜欢张灵甫呢?张灵甫能讨老蒋喜欢,自然有他讨老蒋喜欢的地方。首先,张灵甫生得帅,聪明,会来事。张灵甫有一个特长——书法造诣极高。他在少年时代,在长安中学读书时,常到西安文庙研习。一来他本人天资过人,二来又舍得下苦功,一手毛笔字写得龙飞凤舞,灵动神飞。时在关中书院授课的大书法家于右任睹之,大加赞赏。中学毕业后,张灵甫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但付不起学费,投笔从戎,加入了乡党胡景翼统帅的西北军国民二军。不久,他邂逅了于右任。作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的于右任怜才爱才,推荐他赴广州黄埔军校投军,并亲自写了介绍信。这样,张灵甫顺利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老蒋喜欢张灵甫的另一个原因,是张灵甫行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对于这个,您可以理解为果敢善断,也可以理解为鲁莽冲动。比如说,张灵甫在胡宗南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师里,就因为果敢善断,作战凶猛,短短数年之间就成为了一名团长。 但是,这位团长,竟然因为“疑妻不轨,愤而杀妻”,一枪将自己的枕边人爆头。不能说不鲁莽冲动,也不能说不凶狠残暴。蒋介石是喜欢这种凶狠残暴。张灵甫率部在六安、苏家埠与我工农红军交战时的表现,在麻城、黄陂战斗中充分发展了杀伐凶猛的作风,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张灵甫杀妻后,并没受到太大的严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蒋介石让张灵甫保留原军衔,戴罪立功。凭良心说,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是作出过贡献的。1939年3月,他在参加南昌会战时,右腿被流弹击中,留下腿疾,被称为了“跛腿将军”。张灵甫之子张道宇先生在前些年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说:“我父亲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个有军人魂,有武德和气节的英雄人物。抗战八年连年对日血战,参加了主要的对日会战,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两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历次会战,多次负伤不肯下火线,取得了辉煌的抗战业绩。”实际上,张灵甫丧命之时,张道宇尚未满月,他对父亲的事迹,主要也是通过查看前人记载的文献资料而来。而且,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是,他必定在自己的观点中注入了许多理想化的东西。现在,不知怎么,刮起了一股怪风,也真有些人把张灵甫吹得神乎其神,说他是“抗日十大名将”。好吧,张灵甫在1945年获中将军衔,是将军不假,他本人也的确参加了抗日战争,是真称得上“抗日战将”。但说成“抗日名将”,甚至是“抗日十大名将”,就太过拔高了。要知道,八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凡有抗日大战功的将领,都会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提请美国政府授予自由勋章。张灵甫的上级王耀武和汤恩伯倒是获得过这两种勋章,张灵甫则从来未获得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张灵甫获得的唯一一枚与抗日有关的奖章,是2005年,在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给他的长子张居礼颁发了一枚纪念章。而在张灵甫的生前死后,蒋介石政权虽然表现极力表扬他在内战中的表现,却从未说过他是“抗日名将”。国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将领,也不认为张灵甫有多大的抗日战功。1974年香港《春秋》杂志部第406期,发表了原国军人员编写的《汤恩伯与苏北之战》,文中说:“苏北之战的最高峰,是淮阴地区被国军攻克……就因为这一战,原先无籍籍名的张灵甫一变而为国军中的英雄人物。”一句话,张灵甫在抗战后仍是籍籍无名的,他是靠打内战而成为“国军中的英雄人物”的。有一些吹捧张灵甫的文章,说张灵甫作为51师153旅305团团长,参加了“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在嘉定狙击中,他率部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但在整个嘉定狙击日军的战斗中,国军数支部队与日军展开了40多天的拉锯战,总共才击毙的日军1200名——张灵甫怎么可能会在同日之内就毙敌800多人?事实上,张灵甫根本就没有参加过这次战斗。51师扩编为2旅4团的甲种师,在“八一三”淞沪保卫战之后两个月才完成的。也就是说,张灵甫是在1937年10月当上305团团长,这之前,他在武汉负责部队的编成工作。张灵甫最让人称道的地方,是在万家岭大捷中的“飞夺张古山”的表现。说,在1938年9月武汉会战中,日第106师团进攻万家岭,企图包围中国第一兵团德安阵地左翼。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飞夺张古山,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退路,致使该师团最终几乎全军覆没。不难看出,张灵甫是敢打敢拼的。但张灵甫的指挥才能,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曾任74军人事处长的吴鸢评价说:“他当一个营、团军官是可以的,要当军、师长则是难以胜任的。李天霞平时说他是张飞,有勇无谋。他平时不务实际,专好附庸风雅,喜骑马、练字,收买古董字画,室内悬挂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的画像,俨然摆出一副儒将的风度……在作战紧要关头,拿不出办法,有时只晓得‘冲’。充分表现出‘一介武夫’的样子。”张灵甫的丧命,也是他这“一介武夫”的行径所导致的。在孟良崮之战中,他的整编74师是汤恩伯第一兵团的主力。 汤恩伯在率第一兵团北进时,发现整编74师位置过于突出,离大部队至少有20里远。汤恩伯让人去告诉张灵甫:这样做是找死,必须减速前进。但张灵甫为了争功,拒绝听令。汤恩伯没办法,只好让张灵甫自生自灭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张灵甫在被围后,曾四处发电哀求,大呼救命。汤恩伯即在5月15日率军向孟良崮靠近,但半路遇上了从孟良崮跑回来的兵团副司令李延年。李延年告诉汤恩伯,孟良崮局势糟糕,陈粟军队很可能会掉头南下。汤恩伯大感震怖,甩手撤回了临沂。蒋介石对孟良崮的结果痛心疾首,大呼“真是空前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他当着众将领的面,勒令对孟良崮惨败负有责任的汤恩伯跪下,抡起手杖劈头盖脸就是一番打,打得汤恩伯满头满脸都是血。5月19日,蒋介石在其举办的第二期军官训练团发表讲话,痛陈74师在孟良崮失败的教训。不过,为稳定军心,振兴士气,蒋介石还是发布了为追念张灵甫“成仁”通告国军官兵的训词,其中称张灵甫等“最后不屈相率自戕”,张灵甫等人“集体自戕殉国”。随后,国民党报刊相继报道了张灵甫等“集体成仁”的消息。其诸多文件资料对张灵甫之死进行了美化,称:“灵甫见大势难支,乃召集各部长官至山岩指挥所当众宣示:‘战局已无可挽救,自身决心一死报国,成我军人气节。’然后率部属从容步出指挥所,自杀成仁。”蒋介石在悼74师文中也说:七十四师“饮水断绝,粮弹绝尽,全师孤立,四面受敌,即在阵地相率自戮者计有师长张灵甫等高级将领20余人,悲惨壮烈!”事实上,张灵甫并没有自杀的勇气,他是被我军乱枪击毙的。张灵甫率部进攻解放区期间,烧杀、抢掠、奸淫无所不用其极,罪行累累。华东野战军在苏北战场的作战中,指战员们也目睹了张灵甫的骄狂残暴之态。所以,即使在战前野战军提出过“冲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的口号,在战斗接近尾声,战士们见到了贪生求饶的张灵甫,为了给牺牲的战友报仇,都按捺不住满腔怒火,乱枪将之击毙。 这么做,明显违反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特务团因担心上级追究,假报为“自杀”。然而,战役结束,华野于5月29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进行总结时,陈毅严肃地指出:“张灵甫是我们杀的,报告说是自杀的,我们便骗了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同时他还指出:此次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强调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认真执行俘虏政策。蒋介石坚持“张灵甫是自杀”之说,是因为张灵甫留下有“两封遗书”。而由萧乾主编的《新编文史笔记丛书·三秦轶事》一书中,收入了曾任74军人事处长的吴鸢写的《张灵甫遗书之谜》一文。该文记述:国民党宣扬张灵甫等是集体自杀,其根据是张灵甫的遗书。实际上遗书是张的老上司、原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精心编造的,连蒋介石也被蒙在鼓里。他说:孟良崮战斗刚一结束,蒋介石电询王耀武有无张灵甫等人详情,该师有人到济南否。这时该师恰有少数人逃到济南,内有师部副官赵某。王耀武面询作战经过后,召集副参谋长罗幸理、第一处处长吴鸢、第四兵站副总监郑雍若、秘书主任钟晓林等商议,决定为张灵甫写两封遗书,一致蒋介石,一致其妻。张灵甫长于书法,笔力遒劲,译电科科长李啸梓与张同年,平日喜模仿张字,当即由李书写。经过再三推敲,认为没有破绽,才派人送到南京转呈,说是张自杀前写好,交副官带出的。王耀武之所以编造这两封遗书,是为自己和张灵甫脸上贴金,捞取政治资本。可笑的是,张灵甫之子张道宇在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还振振有词的说:“孟良崮战役父亲最后的时刻,相信许多人看过他的最后绝笔书‘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更加可笑的是,他还一个劲地说他的父亲“为官清贫”。张灵甫是不是“为官清贫”呢? 来看看张灵甫的同学董其武将军在回忆录中是怎么说的吧。董其武将军说:“在陆大受训,将领班的将领按规定每人可以带一个参谋,但是我们班里的张灵甫,却带了两个参谋去上学。他每天只上一节课,其余的课让参谋替他去上。他花了七百万元在重庆近郊买了一处洋楼,每天在那里养尊处优,吃喝嫖赌。一个星期天,他请我去他那里。我到了一看,富丽堂皇,光彩耀目,简直像一座王宫。又是舞厅,又是餐厅,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这个在塞外前线,吃土豆睡土炕的将领实在坐不住,我忙向主人佯称有事告辞了。这样的将领怎么能抗日,怎么不失掉民心军心?这样的政府怎么不招来国难,怎么能不亡国?”想想看,在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年代,作为一个将军,竟然在大后方花巨金买洋楼,把“为官清贫”这四个字用在他身上合适吗?还有,曾经在74军任职的周更声在《国民党第一补充旅的前前后后》一文中说,张灵甫嗜杀,杀人成瘾,“他在当师长时,曾对他的团长刘光宇说:‘明天纪念周,你团里有几个(他的惯用术语,就是有几个要枪杀的官兵)?’刘团长说:‘我团里没有。’张灵甫说:‘你们团里总是没有。明天一定要替我找几个出来。’刘也说:‘只有拿我去枪毙吧。’”关于张灵甫的人品,吴鸢曾的评价是:“张灵甫是个登徒子,曾先后结过4次婚。原籍早婚的那个女人始终住在乡下,一生不见天日;第二个是被他打死的;第三个是陕西高翰林的孙女,是一个略有旧文化知识的封建式妇女,由于相貌平常,不受宠爱,生了一女,没有随军行动。第四个是1945年冬,他从陆大受训回到部队驻在长沙,当时的职务是七十四军副军长,经友人李某的介绍,与王玉玲相识,以王氏年轻貌美和张的金钱地位,使两人的婚事很快就谈妥了。当七十四军到达南京,张就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后,两人去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不久高氏闻讯,匆匆从西安赶来交涉,经过几轮谈判,最后始由张给予一笔可观的赡养费,让高氏回陕隐居。这位王夫人美丽多姿,不甘寂寞,艳史遍传,如“灵甫号”的舰长就是她的情人之一。后来去台转美,入了美国籍。”那么,张灵甫毙命,蒋介石气急败坏,表现失态,把获得过青天白日勋章的陆军二级上将汤恩伯打得满头是血,蒋介石是否高估了张灵甫的能力?是否因为张灵甫毙命而导致了心智失常? 其实,蒋介石对张灵甫的能力,是有清醒的认识的。比如说,在战后,他谈到了孟良崮战役失败的原因,他也归结于张灵甫太过“轻狂冒进”,后悔自己不该将自己的嫡系“御林军”交付给这样一个轻狂之徒。就因为这个原因,他甚至拒付抚恤金给张灵甫的家人。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曾到处哭诉说:“蒋介石听到张灵甫战死的消息时,都哭了,但到台湾后,也没给我什么抚恤金,否则的话,我也不会年纪轻轻就跑到美国半工半读,养活自己和家人。”王玉龄根本不知道,蒋介石痛苦的不是丧失了张灵甫,而是丧失了整编74师。整编第74师虽说是个师,但是却有32000多人,火力配备精良,拥有12门榴弹炮、36门75mm的山炮,700多门各式各样不同口径的迫击炮,还有各种火箭筒,水冷式重机枪、卡宾枪,实为清一色美械装备。另外,该师还有300辆机动车辆,1000匹骡马等等,妥妥的机械化部队。当然,最难得的是,这个师上至师长张灵甫,下至团、营级干部,都是黄埔军校出身,所以才被称为“嫡系中的嫡系”。而且,这个师的成员,个个都是敢打敢拼的狠角色。如果要说抗战期间国军战绩最为辉煌的军队,74师绝对是数一数二,有“抗日铁军”之称。不得不说,对这个师,蒋介石下足了血本:74师官兵的薪酬上高得离谱,一个普通官兵的薪酬就能抵得上其他部队一个连长的薪酬。毫无疑问,整编第74师是蒋介石手下五大王牌师中的头号王牌,“嫡系中的嫡系”!这个“嫡系中的嫡系”却在朝夕间全军覆没,他如何不失声痛哭?他之所以痛殴汤恩伯,实是心伤于国军没有“勠力同心”。张灵甫贪功冒进是不假,但在他被围后,如果及时突围,凭借着他的强大火力和机动灵活的机械化装备,还是有一线生机的。但他坚持以自己为诱饵,中心开花,一举全歼华野主力。搞笑的是,外围的几十万国军谁都不肯努力向前,前来打援的只有4个纵队,却也只是浅尝辄止。距74师最近的张天霞只派来了一个连;黄百韬在刚开始也只派出了一个团。这些人个个心怀鬼胎,人人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眼睁睁地看着老蒋付尽心血浇灌的整编74师毁于一旦,老蒋如何不怒?!一句话,张灵甫算不上什么名将,更不是什么抗日名将,蒋介石在他毙命后所伤心的并不是他的死,而是痛泣整编74师的殒灭。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