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熟悉的旋律总是让人想起那个个子不高,眼神却坚定异常,能文能武能改革的邓小平。也就是这位老人的一个圈,从此让中国走向了繁荣与富强。如果说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那么毫无疑问,邓小平就是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此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但又在晚冬早春之际,邓小平离开了我们。1997年2月19日,全世界为之哀悼,各国的报纸头版头条连夜报道。这样一位带领中国人民真正走向了繁荣富强,又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逝世后,全世界的媒体是如何评价他的? 时代周刊:邓小平改变了世界,功绩史无前例。邓小平曾经8次登上过时代周刊,在中国仅次于毛主席。而时代周刊的评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新闻媒体界的声音和态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邓小平更是两次获得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这也足以说明邓小平的影响之大。邓小平曾经说过:“我很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成为世界公民。” 前半句话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声,可后半句话则彰显了邓小平不仅仅是只专注于中国,更心系天下,这也合理说明了在邓小平离世之际,为何全世界为之哀悼。邓小平曾经两次获得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第一次是于1979年的一月,邓小平获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这一奖项说明了在整个1978年当中,邓小平对世界的影响最大,究其原因,则是按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按钮。改革开放让中国彻底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自明清以来,中国首次如此坦率地与外界共交流,谋发展,也为日后加入世贸组织和各种多边组织打下了政策基础,而这一切的发生,邓小平功不可没。 在国家方面,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真正的发展。如果说开国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从一穷二白到了吃饱穿暖,那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人真正意义上带领中国人民富裕了起来。邓小平在1978年主持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当中来,拉开了新中国建设的新序幕。随后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刻的刻画了一个富强繁荣的中国,也让美国看到了中国的崛起。而在个人方面,最令人动容的还是老一辈领导人心系国家,不在乎个人名利的作为。 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上,注意到了外界对党的第二代领导团体的高度赞赏,对第三代领导团体能否胜任新中国建设的担忧后,邓小平带头退休,将指挥权交给了第三代的领导人手里,为维护党和国家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7年3月,邓小平第7次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而这一次,没有人欣喜,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伟大的改革家的离开而哀悼,时代周刊上那沉重的黑色字体也仿佛在诉说着悲痛与缅怀。 如果说邓小平留给世人最大的财富是什么?那一定是邓小平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也真正让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而这次的新冠疫情恰恰对比出了资本主义内生的缺陷和社会主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时代周刊对邓小平给予了最高的尊敬,这不仅仅是因为邓小平让中国走上了一条改革的康庄大道,更是让世界上如此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了一个改革的模板,让世界认识到,社会主义这条路被苏联走垮以后并不代表就走不通了。 日本媒体:他是个可以折服世界的领导人日本人对于邓小平几乎拥有一种狂热的崇拜,这狂热从何而来,还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外交正常化开始说起。因为中日之间在近代历史上爆发过甲午海战,以及抗日战争,所以两国民众始终抱有对对方很强烈的敌意。 而二战之后,中国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几乎断绝交往,自然也不可能同日本有联系,所以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实际上是困难重重的。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外交正常化以后,为了促进中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踏上了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的道路。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与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进行了会面,两国领导人的会面,深入交换了各自对于抗日战争和两国未来合作发展的意见,让两国人民看到了中日关系是可以进行缓和的。而邓小平此行的主要目的不单单是对日本进行正常的国事访问,为中日关系打下一针强心剂,更重要的是为刚刚决定改革开放的中国吸引到高新科学技术,吸引外资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也正是在访问日本高新技术公司的时候,让日本人认识到了一个和蔼可亲,接地气,却又有着大国担当的一个邓小平。邓小平访问了很多日本企业,像当时的丰田,三洋,松下等等。在坐上日本新干线当时的亚洲特快列车后,邓小平称赞道“真是快,就像被人推着在走。”这一通俗的话被日本媒体报道后,没有引来嘲笑,而是让日本人看到了邓小平努力改变中国的决心。在松下电器公司时,技术人员向邓小平介绍了一款当时最新的微波炉,里面还装有一盘烧麦。 令在场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邓小平马上拿起了一个送入口中品尝,说了句:“味道不错。”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了一种亲和力没有国家元首的架子,而是真正去尝试,像朋友一样对待周围的人,而在面对国家大事的时候有丝毫不迷糊,有大国担当。这样可敬可爱的领导人立刻在日本获粉无数。在邓小平去世的那天,很多日本民众自发地献上白花,为这个世界伟人送上一程。日本媒体更是连天报道邓小平,称他是个可以折服世界的领导人。这足以见邓小平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英国路透社:真正改变了中国在邓小平逝世的第二天,英国路透社发表文章,文章中说道“邓小平敢于撇开僵硬的计划体制而赞成自由市场力量,并让中国的大门向世界开放,他真正改变了中国。”邓小平同英国的故事可以说得上是路人皆知,邓小平一生的梦想之一就是有一天亲自踏上回归了祖国怀抱的香港。而其中最为伟大的想法就是“一国两制”,早些时候,英国首相梅杰发表讲话,其中强调“一国两制”的构想“充满想象力”。 这不可否认,在这之前,谁也想象不到一个国家为何能够拥有两种体制,这根本不符合基本认知。而这一制度又是最为符合当时国情的,当时的香港经济发达,突然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很容易让经济崩溃,甚至是民心不稳。而一国两制的提出,让香港充分保留了自治权,同时也让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带动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写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不管是黑猫白猫,能够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而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先富带动后富,经济特区概念的提出,让中国的发展更具特色,影响力。让英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香港,被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反超,这是让英国人最为惊叹的,邓小平在经济上以特有的方式方法打败了英国式的资本主义。这也让英国人对于邓小平刮目相看。而再聊回香港的回归,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经典。 在会议上,邓小平明确的表示主权问题是中国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中国已经依靠自己的力量再次强大起来,再也不会像百年以前的李鸿章那样签下那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在主权问题的坚定态度让撒切尔夫人毫无办法。邓小平在之后的对话中强调到,在收回香港之后,香港问题便已经是属于中国内政,党中央将积极发挥政治协商这一制度的优势,与广大的香港各界代表来探讨如何更好地治理香港,也明确指出,如果英国在1997年前故意在香港制造冲突,中方也将出手。邓小平在会议上还明确表示如果双方在两年内无法就主权移交达成满意的协议,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的政策。这让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不得不感到佩服,之前马岛战争胜利的喜悦也荡然无存。后来,在撒切尔夫人的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她回忆了中英谈判中的种种细节,表达了她对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钦佩之情,认为邓小平是个直率但不粗鲁的人。 撒切尔夫人邓小平的离开,让英国见证了一代伟人的消逝,和他留下的遗产的辉煌。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任由西方的几艘坚船利炮就能征服的懦弱国家了,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则带领中国人富了起来,让我们的国人也能在外国昂首,骄傲地说出我是中国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他的离开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惋惜,但是他又留给世界很多很多,带给中国一条崭新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让中国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逐渐成为弄潮儿,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